top of page

應許篇》後世的子孫得福樂

金言甘雨 - 靈聽版 廣東話

在YouTube觀看

金言甘雨 - 靈聽版 普通話

在YouTube觀看

經文:


他們要作我的子民,我要作他們的神。

我要使他們彼此同心同道,好叫他們永遠敬畏我,使他們和他們後世的子孫得福樂。

(耶利米書32:38-39)


今天的經文是耶和華給祂百姓的應許。在耶利米書 32章26至35節記載:

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先知說,祂是神,是凡有血氣者的神,在祂並沒有難成的事。神要作祂子民的神,使祂的子民敬畏祂,同心同道,好叫他們後世的子孫可以得着祂所賜的福樂。


以色列人和猶大人,自從幼年以來,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在他們的房屋上,向巴力燒香,向別神澆奠,惹神發怒。他們建築巴力的邱壇,使自己的兒女經火歸摩洛,他們行一切可憎的事,使猶大陷在罪裏。他們的君王、首領、祭司、先知,並猶大的眾人,以及耶路撒冷的居民都犯罪得罪神,他們把可憎之物設立在稱為神名下的殿中,污穢神的殿。他們以背向神,不以面向神。神雖從早起來教訓他們,他們卻不聽從,不受教訓。他們所行的並不是神所吩咐的,完全不合神的心意,與神反對。因此,神要使迦勒底人來放火焚燒他們的房屋和他們所住的城,要把城從祂的面前除掉。


雖然如此,神在32章36至44節應許耶利米先知說,日後,祂必從那裏將被擄的百姓招聚出來,領他們回到他們所居的城,使他們安然居住。又要與他們立永遠的約,必隨着他們施恩,並不離開他們,且使他們有敬畏祂的心,不離開祂。

祂必歡喜施恩與祂的百姓,要盡心盡意、誠誠實實將他們栽於他們所住之地。

又說祂怎樣使這一切大禍臨到祂的百姓,祂也要照樣使祂所應許他們的一切福樂都臨到他們。

神又藉耶利米先知預言「荒涼、無人民、無牲畜,是交付迦勒底人手之地。」日後在境內必有人置買田地。

「在便雅憫地、耶路撒冷四圍的各處、猶大的城邑、山地的城邑、高原的城邑並南地的城邑,人必用銀子買田地,在契上畫押,將契封緘,請出見證人,因為我必使被擄的人歸回。」

神使祂的百姓重得地業,使他們和他們的子孫可以享受祂的福樂。


神寶貴的應許,使耶利米先知重新得力,充滿喜樂和盼望。


神的應許是十分的寶貴和重要,我們認識神的應許嗎?我們有看重神的應許嗎?我們有將神的應許放在心上嗎?我們知道神的應許是可以福及我們的後裔子孫嗎?


神的應許是真實的,但我們要懂得回轉歸向神,尋求神和遵行神的道,與自己的兒女子孫同心同道,遠離惡行,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,便會得着神的應許,叫我們後世的子孫都可以蒙福。


感謝神的恩典,我可以與丈夫,兩個兒子和兒媳同心同道,他們都樂意學習遵神的話而行,遵守神的誡命敬畏神,愛神愛人。我見證着他們在學業、婚姻、家庭職場和事奉上都經歷神很多的祝福和恩典。我孫兒的一代也都常蒙神的恩寵和祝福。為身體不適祈禱,身體得醫治;為選學校祈禱,就蒙派心儀學校;喜愛背金句、上主日學、有受教的心、 願意學習敬畏神。


哈利路亞,兒孫世代能得福,有一個關鍵點就是我們作為上一代的先要回轉跟隨神。感謝神,願神得着一切榮耀和頌讚!

默想與反思


  1. 神的百姓犯了什麼罪?

  2. 神如何幫助祂的百姓回轉?

  3. 神對祂的百姓賜下什麼應許?

  4. 我們和我們的兒女子孫有經歷神的福樂嗎?

我們一起禱告


神啊,祢是公義和滿有憐憫的神。祢不以有罪為無罪,祢必審判使祢的子民知罪回轉歸向祢。祢是守約施慈愛的神,祢應許以色列民必作祢的子民,祢也必作他們的神。祢要使他們有同一的心志和同一的行為,終生敬畏祢,使他們和他們的子孫都得到福樂。求主幫助我們一生敬畏神,明白祢的法則,行在正道上,不要犯罪得罪祢,世世代代都活在祢的恩典中。


感謝神,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,阿們。

詩歌推介

*瀏覽者可揀選在此影片的原本來源觀看影片 (影片來源:

 
 
 

1 Comment

Rated 0 out of 5 stars.
No ratings yet

Add a rating
Guest
May 20
Rated 5 out of 5 stars.

感謝主!爲筆者的一家獻上感謝讚美主!他們專心依靠神,照著聖經去教導孩兒及孩兒的孩子,全家都尊主爲大,行耶和華眼中看爲善的事,全家都事奉袮,所以袮的好事不在他們以外!

主啊!我們祈禱袮,教導我們當行的路,作後代的好榜樣,使他們也尊主爲大,不遍向己路,專心依靠神,聽從袮的教導,遵行袮的法則,因為神必看我們的心,祂不看有罪爲無罪,祂必有教導!求主憐憫我們心中的軟弱,甚至站立不穩,跟隨那惡者的引誘,跌倒在深淵裏,求主伸出袮大能有力的手,把我們拉出來,使我們回轉,全心依靠袮,歸順袮的旨意。

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禱告,阿們!

🙏🙏🙏

Like

©2022 by 金言甘雨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