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
弟兄們,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。但是,在惡事上要作嬰孩,而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。
(哥林多前書14:20)
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知識的時代,昔日人們要吸收知識,便要從書本上吸收、到學校或是從經驗中學習。在今天,如果你要去學一門新的知識,你可以在網上尋找資料或在人工智能的軟件內問問題,不用幾秒鐘,你就能找到大量關於這門學問的知識,所以我們這個時代並不缺少知識。好的知識可以學得很快,壞的知識同樣也可以學得很迅速。但與從前的年代比較,沒有改變的是人的心志還是需要時間才能成熟。 在今天的經文中,神藉著保羅的口教導我們,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,要作大人,但在惡事上,我們要作嬰孩。
心志的成長是一個過程,有人以為心志是會隨著年紀和知識增長,但這並不是必然的。有些人有很高的學歷,但待人處事的行為和態度,卻仍像一個小孩子般幼稚。有些人擁有很淵博的知識,但仍是像小孩不能承擔生活的壓力。也有些青少年人,在求學時期遇到人際關係或學業上的挫折,將自己關在屋企的房間裏面,不再願意面對人和事。成長到了中年,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或變化,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去逃避。由此可見,心志的成長,不是從年紀或頭腦的知識而來。
心志的成長是從什麼而來呢?心志的成長是從承擔責任而來。一個孩子,還小的時候由爸爸媽媽照顧,他成長時,便需要承擔照顧自己的責任,否則便不會成長,讀大學時仍需要爸媽一同處理學校事務,甚至聽聞過有人出來找工作或面試失敗,仍由爸媽出面與公司
交涉。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,我們會成功完成一些事情,當中得著最大的獎賞就是信心,讓我們能接受更上一層的挑戰;但更重要的是,在過程中我們也會失敗,這些情況才是我們心志成長的關鍵時刻。做錯了事而失敗,若我們能省察自己,會帶來心志的轉變,就如彼得三次不認主的失敗經歷,讓他學懂了勇敢堅守呼召。更高層次,是做對了事依然失敗,我們該如何面對?在這樣的情況下,我們的基本信念和價值觀都會受到挑戰而動搖,我們會問︰好人真的有好報?惡人真的有惡報?是否仍要繼續做對的事,還是妥協?我們的心志會受到磨鍊,但若能忍耐到底,不妥協,不動搖,心志便會飛躍成長,約瑟和但以理便是很好的例子。
在兩個情況下,我們會看到一個人的心志像是小孩子,還是大人:
第一個情況,是「待人」。這段經文的前後,保羅都是在提醒哥林多教會追求造就人的恩賜。如果一個人的心志像大人,他會多追求凡事造就人,而非追求自己的益處。心志像小孩子,就會任性待人;心志像大人,就會成熟待人,容易與人相處。
第二個情況,是「處事」,特別是處理能力所不及的事情。在困難中,心志軟弱的人會容易放棄,會容易埋怨,會容易怪責人或環境;相反地,在心志剛強的人身上,你會看到堅持,忍耐,積極等生命素質。你今天想做一個心志像是小孩的人,還是心志成熟的人?
最後,保羅教導我們在惡事上要作嬰孩。今天的環境,知識在網絡上氾濫,學壞真的太容易了。在一個彎曲悖謬的世代,要在惡事上作嬰孩,並不會自自然然地發生,而是要立志遠離罪惡才能做到的。耶穌也教導我們,要純良像鴿子,靈巧像蛇。我們要保守內心的純正,也要靈巧躲避世界種種的誘惑與陷阱,耶穌也告訴我們,我們若不回轉,變成像小孩子一樣,絕不能進天國。
願我們遠離惡事,好像進天國的小孩般純全,但心志不要像小孩般任性和稚氣,而要作大人。
默想與反思
1 你的心志比較像小朋友,還是比較像大人?
2 你有承擔甚麼責任嗎?這些責任有幫助你成長嗎?
3 你如何保守自己的心,在惡事上作嬰孩,不被世界的罪惡文化污染?
們一起禱告
神啊,願我們在心志上不再作小孩,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,直至我們的心志像大人一般,能成熟地待人處事。求祢也幫助我們立志遠離惡事,在惡事上作嬰孩,在彎曲悖謬的世代﹐仍能持守純正的心。
感謝神,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,阿們。
詩歌推介
*瀏覽者可揀選在此影片的原本來源觀看影片 (影片來源:
Comments